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沒有盈利就沒有商業模式

2019.02.21 10:53 時事

互聯網企業的一個常用的經營模式,就是在創業初期先不要注重盈利,而是先要佔領市場,成功顛覆傳統的產業,並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與生活模式;最後憑燒錢,透過價格戰、消耗戰、規模戰,清理競爭對手;在奪得市場壟斷地位後,再利用領導位置去定價與製造行規,讓自己進入高盈利狀態。 這種做法與傳統的生意方式很不一樣。傳統的方式是先用小規模的方式作嘗試,希望找到一個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在取得成功之後再在把規模擴大,利用規模效應去降低成本,去增加營運效益。 這種做法,可以用小本經營的方式開始,然後靠盈利的累積作有機增長,普通人也可以參加這場遊戲。現時世上很多大機構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但互聯網企業走的卻不是這樣的一條路。他們是概念先行,在未作實踐,及未找到盈利的商業模式前,已作大規模的全面推廣。亞馬遜、阿里巴巴、面書、谷歌及優步等,無一不是走這樣的一條路。 這條路並非在任何地方都走得通的,前提是社會上必須積累了很多找不到出路的資金,而政府的貨幣政策又相對寬鬆。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私募基金才有財力與膽識,去作這類風險極大的投資。 互聯網企業用的都不是創辦人自己的錢,而是先用創辦人的創意與願景,去凝聚一個核心團隊,一齊打造一個可行性計劃,再向天使基金與私募基金集資。到有基金在手之後,才全力去佔領市場。 這其實是一種計劃經濟的模式,很有社會主義味道。因為互聯網企業並不滿足於個別企業的成就,而是先要透過社會的改造,才令自己的生意得以繁衍,令主導整個市場。互聯網企業並不是在原有的市場中競爭,而是用自己訂下的新規矩,諦造一個全新的市場。這樣,他們就可以把傳統的行業排除出局,獨領風騷。 這種做法是要社會去冒大風險的。由於互聯網企業提出的生意模式,只有理念,並未真正實踐過,是否真正行得通亦很有問題,譬如共享單車,就基本上已證明不可能是一門大生意,但社會卻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又如P2P的貸款模式,那就不只是風險投資者受損,而是很多老百姓都因而被騙。 有時,有些生意的確可以透過互聯網帶來某些方便,有一定的增值作用,問題是這些增值有多大,是否值得作這樣大的投資?這樣大規模的投下去,將來可以如何取回合理回報? 以網約車為例,它的確可以替交通工具增加效益,應該可以抽取一定的附加值作為自己的利潤;但這個利潤必然受制於交通工具替社會提供的整體價值,不可能超越它。然而,社會在網約車上的投資已過分龐大,交通行業根本沒有條件為這些投資提供合理的利潤。我估計這些投資將大部分沒法收回。這都是因為互聯網企業都崇尚在未有盈利下就大肆擴張的惡果。社會對這樣的經營模式,不應再盲目推崇。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沒有盈利就沒有商業模式-162381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0724/3476024.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