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做大個餅最高 人人派錢其次 左諗右度等而下之

2018.03.31 16:00 時事 邵盧善

特區政府盈餘豐盛,如何還富於民,花掉從民間多收回來天文數字的錢,討論多時,結局竟是一場鬧劇。「補漏拾遺」,愈補疏漏愈大,決策人員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派錢方式,刁鑽繁瑣令人眼界大開,不禁笑嘆,如此心思放在增闢更多資源,社會大眾受益豈不更多! 「量入為出」、「積穀防饑」,是本港財政官員的金科玉律,紀律極嚴。香港稅基不寛,一旦內外出現異常因素,例如經濟不景氣、房地產呆滯,就有可能入不敷支,回歸初期,曾一再出現赤字,主事者不得不謹慎,寧願少估收入、高估支出。近年內外經濟狀況沒有大波動,特區政府便年年出現盈餘,水浸庫房。但是,政府又不能長期積聚巨額儲備無所事事,於是,每年的盈餘對財政官員來說,就好比燙手山芋,傷盡腦筋。

關注老齡化 講多過做

最理想情況是可以長期規劃,利用儲備支援開發產業、培育人才;以及利用穩定來源的盈餘,優化現有安保醫療設施,提升港人未來生活質素。香港社會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大家只看到兒童不足的「殺校」問題,忽略了將來勞動力下降必然衍生的種種困難,能夠工作繳稅的人減少了,目前現收現支的安全網,能夠安養大批退休人士嗎? 當局過去幾年已開始關注社會老齡化,但是,口水多於行動,照顧銀髪族的措施,還遠遠落後商業市場。當前環境還不錯的時候不及早規劃,一旦將來環境突變,如何照顧老弱無依長者,又會是社會困結。 長遠規劃開闢新產業新服務,說來容易做時難,需要見識膽色之外,最重要是確保有長遠資金支撐。過去三數十年,港府財政預算傾向保守,盡量不承諾全新的長期發展項目。假若有部門申請新添服務,必須在本部門內盡量刪減現有的次要項目,騰出資源支持。因此,財政科較傾向撥出一次過款項,自然不過,而一次過「派錢」,又以一律相等銀碼、人人有份最為普遍,爭議最小。

補漏派錢 刁鑽勁繁瑣

政府盈餘的是原因不外是收多了支少了,既然收多,部分退回原來繳付者是合理的,並非政府「派錢」,公司利得稅來說,既然是溢利,交多一點交少一點,都是賺的,關係不大。但是,薪俸稅交多了沒有退回,稍欠公允。至於支出方面少了,應該在扶貧濟弱的福利支出增加長期資源,一次過的現金派款,作用不大。所以,把部分盈餘退回民眾,只是沒有積極作為,並非不合理,而等額派款,人人有份,是爭議最低的安排,主政者無功,但是,過錯亦不大。 難以理解的是,人才濟濟的財政團隊、仔細周密的諮詢考量,左諗右度之後的最後結果,竟是如此複雜難行,領款資格不一、款額也不一,受益者之間肯定也爭議多多,決策機構棋差一著。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8/0324/3554680.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