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破解「金融中心遺址」魔咒,關鍵在港交所上市科

2023.12.07 18:00 博客 馮煒光

近日有關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調侃,引起了香港高官、輿論界的注意。誠如內地評論員粵譚南在《到底誰是金融中心遺址?》一文所言:這本是10多億內地網友海量調侃的其中一條,未曾想不日後「倒灌」香港社會,引起了政商界極大關注,更刺激到了很多敏感的神經。

既然各方都煞有介事,那麼筆者也提出建議:關鍵在港交所上市科。試設想若港交所上市科能對沙地阿美、滴滴出行的上市大行綠燈盡快批准;又或者主動邀請在美國備受美議員欺凌的 SHEIN 來港IPO ,所謂「遺址」說便不攻自破。

深諳香港財經市場又曾出任問責官員的馬時亨也有同類似看法。據傳媒報導,富衛保險集團主席馬時亨看過許正宇的網誌後說,香港金融中心有5條支柱撐住,地位仍然鞏固,不過制度上還存有問題,例如上市程序關卡太多,要加以簡化,才可增加IPO首先是紐約。看到嗎?「上市程序關卡太多」,問題徵結,彰彰明甚。假如筆者今天仍在特首辦工作,一定建議特首立馬巡視香港交易所,並點名要視察上市科運作。若有人以《上市規則》推搪和忽悠特首,特首可以說:「不是說要拆牆鬆綁嗎?」「立馬改例吧」「發展才是硬道理呢!」

上述粵譚南君的文章也說2007年年初,雄心勃勃的倫敦誓要跟紐約爭奪國際金融中心的「鐵王座」。倫敦當時是有這個實力和底氣的:2001年,選擇在紐約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佔了全世界的57%,但是2005年這一數據已經急降到16%,而2006年前10個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招股集資總額為187億美元,遠低於同期倫敦交易所為320億美元。倫敦和紐約還各自發表報告,說自己才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互打嘴砲。但為何今天是紐約從2007年中的劣勢中皇者回歸呢?紐約當時的下滑,是不是很像今天香港的境況?紐約當時更像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但2007年時紐約發力了,州政府和市政府共同從制度層面著手,對美國金融監管法律過於嚴厲、法律程序繁瑣和會計制度過時等問題動了真刀真槍,設立金融監管工作組從各方面解決了制約金融行業發展的問題。注意人家紐約做了什麼。

據粵譚南君說:其結果顯而易見,在最近的十多年了,紐約一直牢牢佔據國際金融中心排名榜首(如果不是的話,那這個排行的公信力就會受質疑),早已沒有當年和後來者競爭的擔憂,在全球金融市場的領導者地位無可撼動。紐約算是把「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給拋出去了。

注意紐約能反超倫敦是因爲「從制度層面著手」,這便是筆者建議特首巡視港交所及詰問上市科的原因。當然陳茂波司長及許正宇局長也可以代勞。但可能有人會跳出來反對,說是「禮崩樂壞」,「干預法定機構獨立運作」。殊不知,一切法定機構的權力最終源自《基本法》,而特首或問責官員理應行政主導,盱衡全局,及時出手。

當然,在今天還沒有修改《公務員守則》時,不排除 仍有潛在的軟對抗力量,對特區政府問責官員有很大影響力/阻力;能否挽狂瀾於既倒,洗脫「國際金融中心」之讖語,端視特首和一眾問責官員的魄力。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207616/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