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時,正值山東艦編隊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訪港。港澳平也發表文章為香港特區28歲「生日」而點讚。
筆者從不諱言:有部分港人見到香港多間著名食肆結業、零售舖面又因為過盛而出現不少「吉舖」。「一舖養三代」的年代,一去不復返。有相當一部分港人因而笑不出,不能因為28周年而普天同慶。筆者一向認為:香港被自己過往的成功綑縛住,令我們在舒適區太久了,故今番由治及興的過程中遇到挫折,便很容易志氣消沉,又復因「軟對抗」的干擾,而令信心失損。
然而回顧香港的歴史,香港人一向是充滿奮鬥精神,勇敢面對困難的。筆者小時候便經常聽老一輩唱「鬼叫你窮硬,頂硬上喇﹗」這其實是一種奮發向上,不懼困難的精神。那時候香港人普遍貧窮,但人窮志不短。最後我們出了不少赤手空拳打出來的富豪,香港整體生活水平也不斷上升。但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磕磕碰碰,最終一個困難,一個困難地闖過來。
若把眼光放到我們國家,那更是困難重重,但今天卻成就驕人。以近日訪港的山東艦航母編隊為例。山東艦是我國首艘完全自主設計、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2013年開工建造,2017年4月26日下水,2019年12月17日正式服役。它的入列開啓了中國國產航母時代和「雙航母」時代。雙航母的另一艘便是由前蘇聯買回來改裝的遼寧艦。早年,我們國家只能買人家的航母,而且是適逢蘇聯解體,什麼東西都賣才有機會買到,否則航母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誰會隨便賣給你?之後,我們中國人奮發進取,自主研發出山東艦,現在還有福建艦。內地的中國人和香港的中國人,同源同文同種,為何他們能砥礪前行,勇闖困難,我們港人不行?
你或許會說:那是軍工企業,當然精英雲集。那麼說說一個大家差點忘記的名字,那還是內地一些人去年「踩」香港用的名字:「金融中心遺址」。這個名字夠傷人吧﹗然而港人,至少金融界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直面困難,最終是鳳凰重生。根據港澳平的文章:「今年(2025)以來,恒生指數領漲全球,港股IPO集資額超900億港元,排名世界第一」。當然,你會說:因為阿爺幫你﹗那又有「乜所謂」﹗阿爺不幫香港這回歸了的親生仔,難道去幫新加坡 、幫倫敦、幫紐約?當然,香港自己也在努力,根據港澳平文章:
「2024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萬億港元大關,達到3.177萬億港元。並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已連續九個季度保持增長。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GDP同比增長3.1%,延續了增長態勢。截至2024年,香港管理的資產總額近4萬億美元,不少機構預計香港將在未來兩三年內超過瑞士,成為全世界第一的跨境資產管理中心;近30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在港經營…」
金錢的流動是最嚴肅、最具體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因此上述的4萬億美元管理、900億港元IPO、30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便是說好香港故事的最佳佐證。你會說:這可能只是益了某些人,不是雨露均沾。這從來是市場優勝劣敗的體現。沒有人保證市道興旺時,你一定受益﹗也沒有「睇死」你在市道不景時,一定「冇運行」﹗一切看你能否順勢而為、守正創新、刀口向內、勇於改革而已﹗否則,上述的4 萬億美元資產管理、900 億港元IPO 、30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產生的業績,難道沒有一位港人受惠?絕對不可能﹗關鍵是:你是否能成為其中受惠的港人而已﹗
回顧國家面對的困難、香港經歴的風雨、金融中心由「遺址」到集資世界第一;香港近年的經歴和成績證明:只要放下心結、團結一致、敢於嘗試、敢於改革,香港一定能鳳凰浴火、再上層樓﹗
原圖:新華社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