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中國會轉行「與病毒共存」策略嗎?

2022.03.04 15:00 博客

「動態清零」好還是與 「病毒共存」好?坊間常有人為這個 問題而爭拗。其實,這個問題不宜簡單地二取其一,而是要視乎病毒的傳染能力與病毒的殺傷力,按實際疫情來作取捨。此外,一個社會有多少資源與設備可以應對抗疫的需要,亦是一項很關鍵的考慮。

新冠疫情剛開始的時候,還未變種的病毒,傳染力不及Omicron,但殺傷力卻比Omicron更嚴重,受感染者很多都需要送院,甚至送入深切治療病房,對醫療系統造成嚴重負荷。在這種情況下,徹底隔離受感染的病人與可能受感染的密切接觸者,是一個對人民負責的政府的應有的態度。中國政府因而發展出「動態清零」的策略。

要行「動態清零」的策略,政府需要花很大氣力,人民亦需要自覺配合,一段時間後才能取得成果。西方政府怕麻煩,加上人民又不願意犧牲個人自由,所以很快就放棄清零的做法,改行「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寧願死掉一批老弱殘,也不想妨礙經濟的正常發展。

兩年多來的實踐顯示,行清零政策的中國雖然要花較多氣力,但獲得的成果卻遠比付出的代價大。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2倍,中國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數還不到5千人,而美國的死亡人數卻已接近100萬人,是中國的200倍。

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並沒有因行清零而受到太大的妨礙,在疫情期間,全球的很多物資供應都得靠中國的生產力來救急。西方的經濟在疫情的第二年雖有反彈,但很靠量寬作「催谷」,留下很多後遺症。

從以上的情況來看,「動態清零」策略不但對人民的生命更有保障,而且可以減少疫情對經濟造成的破壞。因此,中國在疫情開始的階段行清零政策是正確的。不過,新冠病毒不斷變種,顯示最流行的Omicron變種,傳染力高,殺傷力卻轉弱。

傳染力高增加了「清零」的代價,殺傷力弱卻減少了與病毒共存的成本。如果病毒繼續朝這個方向演變下去。要推行「動態清零」的難度就會愈來愈大,而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需付出的代價就會愈來愈小。所以我一直認為,形勢發展到某一個階段,中國亦不能堅持清零永遠不變,最終仍得回到「與病毒共存」做法,這才符合生命體共生的大自然環境。

病毒是自然界生命存在的最基礎模式,它無處不在,是自然界共生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發展到今天這個模式,離不開病毒對我們的不斷打造。人類的成長史就是「與病毒共存」的歷史。因此,我們對「與病毒共存」的策略不應從一開始就予以否定,中國在適當的時間點,亦會發展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與病毒共存」的策略。

不過,以Omicron今天的殺傷力,以及香港準備未夠充足的情況,我們仍得以「動態清零」為基本策略,但具體做法則應配合病毒的演變與香港的特殊環境,這樣我們才能以較小的代價換取較好的成效。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原圖:新華社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旁觀者
「與病毒共存」這個提法並不科學。施先生採納此提法,沒有任何質疑,隨手拈來,顯得有點缺乏科學精神,有「人云亦云」之嫌。有關提法涉及的謬誤不止一點,這裡不多說,希望以下分析能引起施先生的深思。在此僅舉一例,就可以輕易看出,為何所謂「與病毒共存」存在問題,不可以在香港實施。以香港與美國相比,如果說美國可以實行「與病毒共存」,那麼他們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什麼呢?先比人口密度,據維基百科記載:美國2020年人口密度為33.6/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146名;香港2016年與2020年的人口數大致相同,所以人口密度基本不變,為6,777/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四(全國排名第二)。由此可見,由於密度不同,而且相差巨大,以常識來看,如果在自然狀態下(即不加人為措施的控制),香港感染病毒的機會一定比美國高的多,此其一。其二,美國的人均住房面積,2018年是88.6平方米,而香港的人均住房面積只有170平方尺(15.8平方米)。這些數據相信做房地產的施先生比我們更加熟悉,估計既使有差別,也相差不遠吧?美國的住房面積大,說明他們如果採取家居隔離措施時,就可能有足夠的獨立空間將染疫的病人隔離,並有效地與家人分離,產生同一屋簷下「與病毒共存」,亦能讓家人不受感染的效果。可是在香港呢?由於人口密度的巨大差別,人均住房面積的狹小,要在廣大的一般工薪階層找到如美國般住房的獨立空間,施先生,你說可能嗎?據我所知,要做家居隔離,醫學上其實是有很多限制的,這些限制很多西方國家可以做到,而在香港卻萬萬不能,原因正是以上兩點。若仍不考慮實際情況,生搬硬套西方的「與病毒共存」,那麼其後果就不堪設想,人民一定苦不堪言。在香港,那些小數住大屋的階層也許不會體會到這種苦況。這些人與能說出「何不食肉糜?」者,有何區別?
3天前
黃就是蝗
「决心」就係「幾錢就幾錢!幾大就幾大!」唔計成本、唔計損失、唔計辛苦、唔計你我、唔計。。。目標就係得一個:早搞掂,早安樂!
4天前
黃就是蝗
中國嘅處理方法,你以為可以複製㗎?首先要有錢、仲要有能力、最唔少得嘅就係有决心!三樣齊晒先做到㗎![]死鬼佬話係因為中國唔「聞屎」先做到,反過來說,唔係即係自己都承認做唔到就係因為「聞屎」囉!咁既然你都自認「聞屎」嘅真係屎過人,咁你仲吹乜呢?
4天前
黃就是蝗
「與病毒共存」不過係西謊國家啲政客為咗掩住佢哋國家冇錢冇决心冇能力去防疫抗疫而講出嚟呃鬼㗎啫。嗱,而家香港唔係喺度感受吓點樣「與病毒共存」囉!好命你就唔病,中咗你就快啲準備好、交帶落啦。
4天前
黃就是蝗
「與病毒共存」?咁點解又唔「與天花共存」「與肺勞病共存」「與小兒痳痺症共存」?
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