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我的國民教育

2016.11.06 08:00 時事

13歲香港女孩麥卓穎昨日在意大利拿了個滑浪風帆世界冠軍,成為新一代風之后,教練公開發佈的得獎圖片,是一臉陽光朝氣的麥卓穎,掛著金牌揚著區旗,笑得燦爛。 最容易的身份認同,一是在戰場,一是在運動場。香港沒有戰爭,年青一代也愈來愈不運動,難怪,對國旗區旗的感覺,總是怪怪的。 錯不盡在年輕人,我始終認為,問題在教育。 有人說,香港今日之敗,是因為2000年的教改,把中國歷史科抽起,成為可有可無的選修科,從此,這代人沒了國史教育,失了家國觀念。 對,但不是唯一敗因。家國情懷,不能靠一個科目,而是一個整體。 記得我的中一地理課,老師每次進課室門就拿起粉筆亂點名:某某某,出來畫地圖。被點名的同學要在大黑板上畫雄雞——中國的版圖,還要在上面劃分23個省5個自治區,大家由最初的戰戰兢兢到後來的舉手搶畫,足足畫了一個學期,每人都畫過,人人都懂得畫,那雄雞也愈畫愈大隻,總不忘圈個台灣和港澳。那時候,是殖民地年代,但我們從不置疑,這一點叫香港的,是屬於中國地圖一部分。 然後是中國語文及文學課,那些範文,背得很辛苦,但當中傳授的價值觀,卻一生受用。至今還記得,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智勇相全的愛國將相、諸葛亮《出師表》一字一句透出的憂國憂民、杜甫《兵車行》裡「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那種對戰爭的慨嘆、還有魯迅筆下那個科舉制度反面教材《孔乙己》…… 至於雨天的體育課,老師會給我們播放奧運紀錄片,每個國家每個運動員奪金背後,都是國旗飄揚、國歌唱起的時刻,我們常看到跑手披著國旗繞場一周,故從不認為,國旗國歌會是什麼丟人現眼的事。 我是唸理科的,中史只讀了個皮毛,卻從沒丟失過中國人身份,就是因為,從前的中文、文學、地理、歷史、德育、體育……通通都貫注了國民教育。所以,國民教育,不是一科半科,而是一個整體。2000年教改把中文範文取消,把文學、歷史列為選修科,幾千年凝聚下來的歷史故事、文學傑作,毋須再學,頂多化成一篇篇閱讀理解,水過鴨背不留痕。 至於體育科,更被趕到邊緣,年青力壯的中學生,本應精力無窮待發洩,但今日九成九的中學,一星期只得一節體育課!對,是一節,排隊上落已耗了半堂。當精力無處宣洩,佔中、掟磚、示威、咆哮就成了發洩之門。 這天,看到張著區旗報捷,我想,如果社會多幾個可以闖進世界體壇的年青人,多幾個披著國旗區旗會覺得自豪的孩子,我們下一代便有救了。 所以,我幾時都說,香港問題,根源就在教育。 原載:堅料網 http://kinliu.hk/review/expert/1442911371/31741-1442911371 原圖: http://www.dianliwenmi.com/postimg_2190221_15.html https://www.facebook.com/windsurfing.org.hk/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