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為橫洲事件補一點漏

2016.09.25 21:00 時事 屈穎妍

今天是資訊爆炸的年代,許多人說,報紙雜誌電台電視網媒facebook……新聞湧著來,各有立場、各自取材,不知信哪個?於是,一個訊息最發達的年代,卻也是一個最不能弄清真相的年代。 終於,我找到一個方法,非常原始,非常費時,卻非常奏效,這方法的竅門只有七個字:識睇一定睇直播,或者,識睇一定睇原文。 有位醫生朋友逢星期二都在whatsapp群組傳來大段文字,那是特首每週二開完行政會出來的發言原文。最初我奇怪,這大段官式文字有什麼好看,漸漸,被朋友精誠感染,每次拿報章、網上新聞、電台電視新聞比較一下,往往發現,特首的話常常被記者曲解、斷章,我慶幸,我先入為主,看了原文,知了真相。 於是,對於複雜的元朗橫洲事件簿,我決定放下四方陰謀論,花一小時坐定定看電視直播。那是特首聯同運房局局長、財政司司長等人召開的記者會,官員的話、記者的問、眾人的答,原汁原味無刪剪在新聞中直播,看完總算明白了來龍去脈,當然翌日新聞又是各自剪裁、各自表述,所以,識睇一定要睇直播。 綜合直播記者會資料,對比各有立場的新聞報道,我想為橫洲事件補一點漏…… 首先,朱凱迪聲稱「發現」橫洲17000公屋單位忽然縮水至4000個,原來並不「忽然」。本港兩份財經報早在2014年10月17日已報道橫洲分期發展,並明言第一期4000單位為首階段。可能朱先生多看生果報不看財經報,才會有此偏視問題。不過,說起「忽然」,我總覺得朱凱迪由浪漫的不遷不拆,到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忽然房屋」,才最忽然。 其次,為什麼政客喜歡用帶負面色彩的「摸底」二字,去代替其正確說法:「游說與諮詢」。摸底,既有偷偷摸摸之感,又令人有枱底的聯想,二字勝千言,管你解釋幾多次,一條標題,已給你判了死罪。 至於站在朱凱迪身後抽水的新紮議員鄺俊宇,大概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張炳良局長點名的主角。當他高呼「完全不知道橫洲計劃」、「只跟一個房署經理見過面」的時候,張局長有備而來:「2014年共有8人一起跟鄺俊宇會面談橫洲計劃,包括房署助理署長、總土木工程師、高級規劃師、民政專員……」 其實鄺俊宇早在2013年已向七份本地媒體表示關注橫洲17000個公屋的發展計劃,2014年4月更白紙黑字向《明報》記者說,對房署先興建4000單位沒反對。 鄺俊宇的忽然失憶,大家指責他誠信破產,我卻要為他辯護,須知道鄺先生是個神奇小子,一張五科合格的會考證書,也要用十一年分開六次才考得成,說明鄺先生努力不懈背後,其實存在某方面的學習障礙,譬如記憶力和理解力,故我們不宜太責難,應該多包容,未來四年,這樣的失憶、聽錯、聽唔明、看不到的故事多著呢! 原載於堅料網 http://kinliu.hk/review/expert/1442911371/29110-412e2ed907b3cfd73f7a8f49d97e7152 原圖: http://news.tvb.com/local/57e3b3286db28c0049e3a8f1/ http://news.tvb.com/local/57e3b2ee6db28c644fe3a8ef/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