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明會典》載:「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所謂天圓地方,「圜丘」就是天壇,「方丘」即是地壇。即祭天用藍釉瓷器,祭地用黃釉瓷,祭日用紅釉瓷,祭月用白釉瓷。
又《明英宗實錄》載,正統十一年(1446年):「禁江西饒州府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瓷器。首犯淩遲處死,籍其家貨,丁男充軍邊衛,知而不以告者,連坐」。嚴刑峻法,為的是保障皇家對顏色釉瓷器的專用權。
至清代仍循明制;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時,制定《皇朝禮器圖式》,與嘉慶時的《欽定大清會典圖例》一樣,將宮廷祭禮所用器物描繪圖樣和規矩 。色釉瓷基本與民間絕緣,所以傳世皆是御器。
清宮顏色釉瓷器的使用,也基本上循明制,亦有嚴格等級之分。皇帝、皇太后、皇后用裡外黃釉器,皇貴妃用黃釉白裡器,貴妃用黃釉綠龍器,妃用黃釉白裡綠龍器,嬪用藍地黃龍器;而貴人、常在、皇子福晉、皇子室福晉、皇孫福晉、皇曾孫福晉,雖然都是皇族,但不能逾越體制使用黃釉器,更遑論庶民了。
[caption id="attachment_24347" align="aligncenter" width="717"] 弘治嬌黃釉盤[/caption]
黃釉器除用作祭祀外,又為皇家專用瓷,不僅整器,連殘、次品都不能留在民間,而要送往京城處理,防止外傳。乾隆八年,督陶官唐英曾請示:「請定次色瓷器變價之例以杜民窯冒濫折」,乾隆批奏曰:「黃器如所請行。五爪龍者,外邊常有,仍照原議行」。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代表皇廷尊嚴的黃釉器控制甚嚴,但反而民間僭越仿製代表皇權的五爪龍器,卻不以為意,可想而知黃釉器的身價了。
唐代黃釉以三氧化二鐵低溫鹼性釉,直接施於坯上,用氧化氣氛燒製,盛火時坯中鐵質融熔,呈褐黃色,不大漂亮。但明代黃釉則含銻與鐵,先燒製白瓷澀胎,再澆黃釉,以高溫燒製,顏色清純嬌嫩;後改進用施了長石釉的素胎,長石釉的優點與石灰釉比較,為黏度較大,成熟溫度範圍較寬,又可使坯體泛白;之後再灑釉低溫複燒,成品更加精緻。
康熙時,黃釉瓷以仿明宣德和弘治為主,除了以高溫攝氏1200度直接燒製的黃釉器外,大多是二次複燒的覆釉器,成品呈色純正淡雅的如蛋黃。雍正更以粉彩用的氧化錫加入黃釉內,使呈色既亮且潔,又柔和,變化出雞油黃、檸檬黃等名品。
[caption id="attachment_24349" align="aligncenter" width="599"] 蘇富比雍正檸檬黃釉小盃[/caption]
到現在我們燒黃釉器,都是以銻和鐵作呈色劑,以氧化焰燒製,反而無古人的創新精神了。黃釉器雖然是單色,又以形狀簡單的圓器為主,但燒製卻極不容易,釉與火的配合非常講究,稍有差池,則前功盡費。就是因為形簡色單,色澤可人,份外令人覺得和諧舒暢,賞心悅目。
清宮黃釉器,皆為皇族使用的日用瓷,雖然亦有少數御用祭器為特製者,但相對數量較少,所以都以圓器為主,傳世品以器底白釉藍料款,二次灑釉複燒者居多。明代黃釉,以弘治矯黃最勻淨甜美,反而永、宣傳世黃釉器則極罕見。而清代黃釉器,以雍正檸檬黃釉最娟秀雅柔,瑩潤嬌媚,望之生愛。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弘治青花黃釉大盤)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