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不能漏掉金庸輩的最大貢獻

2018.12.02 08:59 時事 曹宏威

莫非是老布殊搶著要在我這欄見報,他死訊昨朝第一時間由記者告知。也罷,名單長點不重要,這些人組成了個 “名人升天報到團”,怕甩隊落伍哩! 不過,我不媚外,這篇文章的團長主角仍是金庸、寫武俠小說的查大俠。其實,也該有梁羽生的一份,可惜他早出發了,不隨團。 很多人讚查大俠,作聯秘書處傳來一份出版 “紀念金庸專號” 的預售通告,少說也有三十多位名家執筆。我猜內容離不開創武俠小說之新猷、開報業攻略之籌謀。 我不能因不寢不寐幾晚追讀過他的武俠小說而獨讚他,在他之前,梁羽生更詞情並茂,再早年還有一位小說家寫 “女飛俠黃鶯”,都逼我看書上癮。 相反,我和大俠不 “打(呼)” 不相識,除了開《基本法》大會同室互動之外,認真有事務交流的只算 “1+0”次。一次是經毛鈞年先生引薦,我面對面向他介紹 “核電的安全應用”,我說得很用功,比普及科學更淺顯平白,但我相信他聽不進去,面色翻黑。零次是指那回隔山打牛拆了他的一招:話說九幾年他曾設宴款待 “特異功能大師” 嚴新,後者自稱發了功,把滿盛胡椒粉的一碗水餃去了味,使胡椒失辣,而可隨便入口。我卻不識好歹,屢屢在不同場合以此為例,用實證說明那不過是 “嗅覺換味覺” 的概念偷換小蟲技,欺騙受眾,以致嚴某的三流騙術,一下子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踢爆了。此刻,我這個絕非大俠的甚麽深交故友的人,卻突然冒出頭來,不避拉關係之嫌,搶著讚句:“不能漏掉金庸輩的最大貢獻,究竟弄甚麽玄虛? 我要指出:武俠小說的貢獻不單純在它是一個文學品種的創新,對海外華人來說,它更是一股 對祖國中華文化親和感的激發動力”,力量雄渾,不應被忽略! 且看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所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其中經濟的飛躍、從落後於眾多大國、一直提升到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海外華人的參與功不可沒。他們對祖國的親和感,其影響力絕對是其他國家僑民所望塵莫及的!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所獨有,源自本底文化的一股軟實力,值得重視。 今日的海外華人約有五千萬,他們對祖國中華文化的親和感,因時因地和因當地政府的政策而異。華僑對文化的親和感離不開不同程度的接觸、認識和互動。然而、每個移居地都有它的當地語言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對僑民社會起了不少的衝擊。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總的趨勢是向著「去中國化」 走。原先在當地的華文學校,以新加坡的南洋大學為例,苦撐也不能太長久。 我希望這段經歷成為歷史。至於今後的變化,應該會加上 “國力”、”經貿因素” 和 “有所作為” 的外交扯力,為中華文化的宣揚,積極發展出新的方向。剛好這幾天,俄國也宣佈了自明年起,中文成為選考的外國語文。這個消息來得及時。讓我們迎新之際,不忘致力中華文宣揚的過來人。 回顧上世紀六七年代,時代曲、功夫片和武俠小說在提升海外華人對祖國中華文化的親和感上,所發揮的正效應是不容置疑的。我認為,出色的武俠小說家金庸、梁羽生居功很大。 我也請大家來看看:“說得酷 (Cool)” 是一個老少咸宜的 “文化數多酷(Sudoku)” 益智遊戲,本人及我們的數多酷研習社,把它用作 “文化載體”,嵌入中文格言金句,裝備成一隊出擊的輕騎,高舉 “中華文化宣傳隊” 準備上路,請您吹哨! 20181202-tso-001

“說得酷(Cool)” 一例

原圖:作者提供、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09/2018/1030/196983.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