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從「茂蘿街7號」看本港活化古蹟

2018.11.15 12:49 時事 穆Sir

本港在平衡古蹟保育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不時都發生衝突,究竟何謂「活化」古蹟?又何謂「活化」得當呢? 灣仔區內有不少古蹟因獲評選為一級、二級歷史建築而開始被「活化」,不過不同建築的「活化」之路顯然不一樣。正如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綠屋,早前曾被活化作為動漫基地,但可惜因人流不足、宣傳欠奉,最後落得經營困難,而被市建局收回並改名為「茂蘿街7號」。 「活化」古蹟原本的目的就是希望一方面保留歷史建築,同時平衡社區的發展,為這些舊建築重新注入新生命,使更多市民大眾可以使用。所以重點在於「活化」能否融入社區,而灣仔有不少古蹟活化後已經與社區融為一體,比如和昌大押,活化後改為售賣傳統食品和古玩的高級生活用品店以及西式餐廳等,基本上與灣仔這個中西文化融合的地方配合得非常好。 而「藍屋」活化後,一方面開設「香港故事館」展示舊時香港民間生活的點滴,另一方面保留了原本住宅的用途。但「綠屋」在修葺後,變成了白色,許多街坊認為已經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再加上在灣仔這樣的老區內以單一的動漫文化作為主題,對於區內街坊更加是有點兒格格不入。 幸好今年收回之後,「茂蘿街7號」以「推廣本地創意與創新以及共享社區空間」作為新的方向,在筆者派發問卷訪問街坊初步收到的反應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尤其是以「共享社區空間」這個新主題上,不少街坊都認為可以利用該場地作為社區活動、附近學校的短期展覽甚或是學生們的自修空間之用,實現將這個舊建築重新「活化」。 在灣仔街坊眼中,一棟舊建築的成功活化,就是不但讓附近街坊可以用得着,更加可以作為香港心臟地帶的一處地標。 原載: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8/11/05/PL1811050004.htm 原圖:市區重建局 https://www.ura.org.hk/tc/project/heritage-preservation-and-revitalisation/mallory-street-burrows-street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