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信奉道教的皇帝,除了「道君皇帝」宋徽宗趙佶外,便是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7) 了,他煉丹修道,以宗教信仰治理朝政,凡有不決者,皆聽命於神道;是故嘉靖瓷器,亦每多道教紋飾。 也就是嘉靖一朝,首次將完整的八個卦象繪於明代御瓷之上,器類幾乎囊括所有形制,如碗、盤、罐、爐、瓶、盒等。其排列方式皆以「後天八卦」形式,即以「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卦象按順時針方向排列;或以逆時針方向排列。
原來自宋以後,八卦的次序有「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和「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兩種。前者謂之「先天八卦」,後者謂之「後天八卦」。「先天八卦」也就是俗稱的「伏羲八卦」,而「後天八卦」就是「文王八卦」。 「伏羲八卦」是以《易經。繫辭上》所說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的生成原理所產生的。而「文王八卦」是以東南西北的方位來定八卦的位置,由於這種排列法可配合方位,也因此更廣為應用在風水上。 在明代《正統道藏》的〈內丹經〉中,「後天八卦」是象徵內丹修煉中的「藥」。另一方面,它被認為是宇宙的基本模式,代表宇宙創生和衍化,達至永生。因為嘉靖煉丹,所以嘉靖時期景德鎮窯瓷器上常見的八卦圖案排列都用「後天八卦」,依據先秦學說理論,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這八卦把宇宙萬事萬物都包含了。所以嘉靖瓷器上的紋飾,也每每看到以祥雲代表天為「乾」,以火焰代表「離」,以禾穗代表地為「坤」,以草木代表澤為「兌」,以海水或浪花代表水為「坎」,以山或石代表山為「艮」等等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