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一朝雖有燒製御瓷,但景德鎮官窯實際並未從明代廢窯完全復窯,康熙十年有燒造祭器,十九年亦燒造御器。迄二十二年二月始派工都虞衡司郎中臧應選駐景德鎮御窯督造。唯在《南窯筆記》又提到有所謂「直隸廠官窯」之名。然而,迄今在河北 (直隸) 卻未發現有廠官窯遺址。 今人解釋「廠官窯」所指有三,其一謂北京西郊門頭溝之琉璃窯,燒製專供御用與及宮廷建築用之磚瓦、大件器物及偶像等,釉色有黃、綠、藍、紫諸色,一般仍稱「廠官窯」。其二就是景德鎮御窯廠本身,由於仿製直隸廠官器釉色,故沿襲其舊稱,稱之為「廠官窯」。其三有人認為可能是河南彭城窯。然而這三個釋義仍沒法解釋「廠官窯」為什麼有「直隸」一名。
但我們現在卻常聽到有「廠官釉」一詞,「廠官釉」是清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的一種鐵結晶釉,也稱「秘釉」。按《南窯筆記》:「其色有鱔魚黃、油綠、紫金諸色,出自直隸廠窯所燒,故名。」 「廠官釉」最早燒造於康熙時期。《景德鎮陶錄》云:「廠器也,為督理官臧應選所造。土埴膩,質瑩薄,諸色兼備,有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四種尤佳」。而《陶雅》有云:「深綠之有棕眼者謂之新橘,近墨者為鱉裙,近黃者為蟹甲。」這些釉色和類似豬毛孔的棕眼特徵,就是後人所稱的「茶葉末釉」。我們雖不知為何有「直隸」之名,但「茶葉末廠官窯釉」卻是臧應選主窯務時立下的典範,也是他對康熙窯的其中一大貢獻。 另一位對康熙御窯廠的生產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就是負責設計瓷樣的劉源。劉源,字伴阮,河南祥符 (今開封) 人,鑲紅旗漢軍籍,大約出生於明崇禎十四年 (1614) 前後;康熙初年,官刑部主事,供奉內廷。傳世作品在故宮和南京博物院均有收藏;最著名的是康熙七年繪印的《凌煙閣功臣像》。 《清史稿》載:「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窯,源呈瓷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據中大藝術館林業強教授考證,認為劉源為御窯設計這幾百種瓷樣是在康熙十八年 (1679) 的下半年,即劉源於蕪湖貪污遭彈劾丟官,返京供奉內廷後不久。 劉源精書畫、版刻以及硯雕、製墨、木器和漆器製作及金屬鑄造等,手藝奇巧,以製墨為第一,劉源除設計瓷器外,康熙御墨亦出自其手筆,頗荷康熙眷寵。及卒,無子,康熙「命官奠茶酒,侍衛護柩,馳驛歸葬,恩禮特異焉。」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茶葉末釉雙耳爐)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