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代人都是給父母打大的。 老友飯聚,談及家暴,大家禁不住白頭宮女話當年:A被媽用拖鞋掌嘴、B被父以地拖棍亂抽、C被綁在碌架牀尾過她爬爬走走的兩歲、D被躁父拿着菜刀追九條街…... 藤條,是我們那個年代最輕量級武器,一上體育課,短褲下的幾十條腿,總有幾隻腳是附着新鮮藤條痕的。 時代變了,體罰成了罪行,藤條絕跡,打手板都屬虐兒,社會由一個嚴打的極端,走到另一個溺愛的極端。 不喜歡吃?好的,那你挑過另一件喜歡的。不想做?好的,那我想辦法看看找誰替你做。從前吃碗雲吞麵「走葱」已是極限,現在你走進「譚仔」看看,這枱點的是「牛丸麻辣四小辣走韭芽少米」,那枱叫的是「竹笙清湯走腐皮芽菜多湯加凍檸茶少甜少冰」,一切,都要選擇,有得我揀,才是好人、才是好店、才是好爸媽好師長好父母官。 所以,為甚麼香港通街米線小舖,獨「譚仔」可以成為年輕人必食店?可以做到成行成市、分店多達百幾間?最近還得日本烏冬界一哥青睞、以十億港元收購?為甚麼以新移民「大媽」為侍應的「譚仔」,形象明明一點不潮,卻深受學生愛戴、還創下「譚仔話」潮流,「漣水、懶肉畜牲實小辣」(檸水、腩肉竹笙十小辣)的大媽口音甚至成了新一代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