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洪武二年即已設御窯廠,但目前卻並沒有洪武官窯款識傳世。自永樂起,已流行於瓷器落款,官窰以帝皇年號作為款識,傳世明代官款,確認者有永樂、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慶隆、萬曆等。 明代官瓷,因為當年永樂奪嫡,所以傳世絕不見有建文 (1399-1402) 年號官款瓷器。而正統、景泰、天順、三朝近三十年,因戰事頻繁,王權更迭,這段時間,也沒有發現三朝年款的官窯瓷器傳世,因而此三朝稱作明代官窯瓷器的「空白期」。而因為萬曆三十六年御窰停燒,所以明代泰昌、天啟二朝為官窯停燒也沒有官瓷,這二朝是官窯瓷器的「過渡期」。
但明代各朝,不論正朝也好,空白期也好、過渡期也好,不管官窯停燒還是續燒,照顧民生日用瓷的民窰,卻都從來沒有停燒。而瓷器款識,除偶爾套用官款字眼,用粗陋字體書寫例如「大明某某年造」等款識;亦多以天干地支相配來標明器物製作年代的款識,如宣德的「大明宣德癸醜年造」、正德的「正德丁卯八月吉日欽差膳」、嘉靖的 「嘉靖辛亥素家居藏」,萬歷的「萬曆辛醜年造」、天啟的「大明天啟丁卯年」、崇禎的「崇禎丙子科置」等。 但有一個特殊的民窰紀年底款,當時江西景德鎮的民窰,不論窰產精粗,盡皆採用,就是只寫朝代而不書具體年號的「大明年造」款。以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天啟、崇禎等朝皆有;其中以崇禎時期最為常見,正德次之。歷朝之「大明年造」款均以青料書寫,字體以楷書最常見,有四字單行、四字雙行;款無邊欄,或雙圈、單圈、雙方框等。 對於這種不書具體年號,僅大而化之地落「大明年造」款的瓷器,以往瓷友的共識為其燒造年代約在明代中、晚期。然而近年學者以在江西窯址田野調查和墓葬發掘資料,結合出土紀年標準器,進行排比研究,已認定「大明年造」款瓷器的生產年代當自洪武至宣德年間始。 原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大明年造瓷器和款識)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