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珠光青瓷

2017.05.27 22:00 生活 黃艾

同安窯青瓷窯址是1956年在福建晉江同安縣(現屬廈門市同安區)修建水庫時,意外在工地挖出大量瓷片和窯具而發現的。同安窯在宋、元時期已生產青瓷,類似的窯場包括浦城窯、建陽窯、南平窯、莆田窯、仙遊窯、南安窯、惠安窯、安溪窯、廈門窯和漳浦窯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青瓷生產體系,即是同安窯系青瓷。 其實,同安窯系青瓷在當時只是一種平民生活用瓷,以廉價行銷海外,但這類青瓷,因青花瓷的興起和海禁等原因,這曾一度蜚聲海外的青瓷,元代以後就慢慢沒落了。

花卉紋間篦梳紋篦點紋的珠光青瓷

花卉紋間篦梳紋篦點紋的珠光青瓷

同安青瓷傳到日本後,被茶道宗師淨土宗僧人村田珠光(Murata Juko 1423–1502) 青睞,他特別喜歡花卉紋間篦梳紋、篦點紋的茶碗。珠光更將其中一隻獻給室町幕府大將軍足利義政 (Ashikaga Yoshimasa 1436-1490),大將軍在高興之餘,就用珠光的名字命名這種茶碗,故日本學者把同安青瓷譽為「珠光青瓷」。
同安窰珠光青瓷執壺

同安窰珠光青瓷執壺

珠光青瓷的生產工藝,主要受到浙江龍泉窯的影響,器形有碗、碟、瓶、罐、洗、缽等。常見的紋飾有卷草紋、篦點紋、菊瓣紋、蓮瓣紋等,雙魚紋等,與龍泉亦相近。所以我們瓷友也稱之為「土龍泉」。同安窰系各窯的特點雖然不同,但產品工藝的特徵卻是大同小異的,都是胎骨呈灰白、淺灰乃至青灰色,質地比較堅硬,釉層較薄,一般玻璃質感較強,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有的厚薄不勻或釉水垂流,釉面開細小冰裂紋。也有少量不透明青黃、黃綠和青灰色釉,亦有粉青、梅子青一類。 同安青瓷的燒造方法有正燒法、復燒法、疊燒法等幾種。各窰口比較多採用疊燒法,取其產量。而施釉通常是一次施成,器物上一般施釉不及底,底足均露胎,這些特徵與龍泉青瓷是有明顯的區別。
明景德鎮燒製的珠光青瓷缽

明景德鎮燒製的珠光青瓷缽

所以前些時,當我初見瓷友分享鑒定如上圖的青瓷缽;該缽因為器身有冲,在古早時已用中國傳統木桶籐箍箍緊。國內一知名鑒定家已評為「元代莆田窰青瓷缽」。我初看此缽,施釉不及底,底足露胎,口沿無釉。這表示是用覆燒法和疊燒法燒造。這些特徴是宋、元時期同安窰系刻意摹仿浙江龍泉青瓷的「珠光青瓷」的一貫工藝。我直覺上差點同意這是元代同安系青瓷。
器底施釉 (左) 及 口沿及缽內施釉 (右)

器底施釉 (左) 及 口沿及缽內施釉 (右)

但此缽雖然器物表徴是同安青瓷,但坯胎卻明明是麻倉土,不可能出自莆田。我同意另一位鑒定家的觀點,此器釉汁呈失透狀,白中泛藍而不略似鴨蛋青,底釉潔白,釉面工整,並無流釉,此點更不類莆田。因景德鎮當時亦有覆燒法和疊燒法工藝,而於器底施釉,已排除是同安窰系工藝,而一定是景德鎮工藝了。 此外,此器器身暗刻四爪龍紋,雖然大部份被籐箍掩蓋,無法看到龍紋全貌,僅知為四爪龍。明早期龍紋,就有三至五爪者;實例可見於兩岸故宮永、宣龍紋藏品。所以我的結論是此缽應該是一件景德鎮生產的明早期青瓷缽。目前我並無看過類似先例,此器可算是一件孤品了,故特別介紹給瓷友欣賞。
同安窯帶把青瓷壺

同安窯帶把青瓷壺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各式珠光青瓷)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