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最近做了一個研究,關於香港人痛苦指數,結果駭人,83%受訪者認為港人現時生活痛苦,住房問題是第一大痛苦來源。相比起2013年同一調查,71%受訪者感到痛苦,港人似乎愈活愈「難頂」。
的確,十多年前際遇不好的港人還能去比較偏遠的地區,例如元朗、上水找間村屋住,租金不貴但地方大,經濟上可以負擔,還有空間思索人生,慢慢再求新出路,正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但是,現在的香港樓價高企,連離島村屋租金都非常昂貴,公屋輪候期不斷延長,非常不利社會邊緣人的生存,甚至瞓街都被嫌阻碇,連喘息空間都被剝奪。
珠海文化及飲食似香港
近日CY率主要官員三十多人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全城輿論聚焦,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終於接駁,並即將於國慶通車,是市民引頸以待的好消息。可惜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各界談及經濟發展層面的太多,少有人從如何改善香港民生、解決港青就業等角度理解大灣區,研究紓緩香港人「痛苦指數」爆錶的情況。
港珠澳大橋直達的珠海是宜居城市,綠化好,海岸線長,空氣好,生活節奏遠比香港深圳廣州慢,物價水平中等,居民素質較高。相比起深圳,珠海本地人多,外來人口也以廣東四邑、湛江等地居多,與港人同聲同氣,飲食習慣接近,港人容易適應當地生活。珠海租金廉宜,橫琴特區發展迅速,配套齊備,有南方軟件園、十字門中央商務區,適合香港的中小企到當地設立分部,更可帶引港青到當地任職。
大家都明白,對香港社會現況不滿、甚至激憤掟磚的年輕人,不太可能是從小移民美加,手持外國護照,以美國公民低學費讀名牌公立大學的中產子女,而多是受制於經濟困境、住屋擠迫、在香港現有框架中無法發揮,看不到機遇的寒門子弟。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早已匯集中國各界精英,港青到深圳發展未必有技術上的優勢,深圳所倚重的高科技發展,也不是港青的強項。與廣州等地不同,深圳內陸移民居多,慣用普通話,港青易有語言阻隔。
再內耗恐被澳門搶先機
但在大灣區的藍圖下,沿港珠澳大橋一路向西闖蕩,各城市的發展水平遠遠不及香港,港人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在當地有一定的角色。跨境交流互動無疑是殲滅港獨最有力的武器,當地舒坦的居住空間也能提升港人的「幸福和諧指數」!試想想,香港到珠海一橋相連,每周五日在珠海上班,用比香港低很多的租金,享受到理想的居住環境,周末可以回港與親朋戚友歡聚。如有急事,回港一小時的車程完全可以接受,相比起擠擁的深港關口,珠海澳門返港分分鐘比深圳回港還快!而且港珠澳大橋24小時通車,有急病返港醫治,絕非難事。
當然,有機遇就會有競爭。相比起香港近年政治紛爭不斷,大灣區另一邊的澳門在回歸後,社會安定,注重民生,澳門政府對市民補貼很多,交通、住房、醫療都盡量做到價廉物美,單單是澳門劃一低廉的巴士車資,香港就已經望塵莫及!教育方面,澳門幼兒及小學教育十幾年來一直把關嚴格,小學生國際測試排名很高,緊貼香港之後。今年澳門大學排名急升,在世界年輕大學排名67位,比去年大升21位。橫琴新校區佔地寬廣,建築群氣勢恢宏,還倣效耶魯及劍橋大學,實施「全書院制」,讓不同年級不同背景的學生共同生活學習,在互動中獲得寶貴的人生經驗。所以香港人必須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在大灣區的發展上發揮更重要的角色,免得被澳門佔了先機。
本月,習主席重點批示廣東,要為全國提供「三個支撐」。兩會期間,廣東法改委領導也指,粵港澳大灣區應努力建設成為全球創新發展基地、全球經濟最具活力區。港人如何在大灣區共同體中創一番新天地,改變「踎劏房瞓工廈」的命運,就要從今天開始行動!
原圖: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8/09/HK1008090025.htm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8/27/HK1308270001.htm
http://www.100gf.com/article.asp?id=13751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