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說不的勇氣

2017.04.14 08:00 時事 屈穎妍

人在旅途度假中,昨天去了劍橋;今日來到牛津。 英國難得陽光普照,我在這裏呼吸着書卷靈氣,手機卻不斷接收港大欺凌事件的新訊息,在世界最高學府看着香港最高學府沉淪,實在諷刺。 朋友都在口誅筆伐,大家都慨歎世風日下,我隔岸觀火,卻覺得今日問題,源於我們缺了一種「說不」的教育,令這代人失去了說不一樣的話、走不一樣路的勇氣。 還記得多年前尖沙咀海傍浮了隻大黃鴨嗎?由它第一天存在,大家碰面就問:「看了大黃鴨沒有?」彷彿沒看過,就不是香港人。 元朗大棠有紅葉,長洲忠義祠有櫻花,大家就一窩蜂去湊熱鬧打卡。挑食肆,我們會揀「高人氣」的,排隊就是好。 這期潮流興Nike,人人就腳踩一對,沒人會穿一雙「李寧」牌出來與眾不同。大學生面試,個個一律送殯般穿上黑白套裝,連穿一身鮮活來顯個性都不敢,因為鶴立雞群是這代人的大忌。 小孩子一會行會走就上playgroup,然後是幼兒園幼稚園,名牌小學名牌中學再進大學,大家已習慣走同一樣的路,沒有人敢跳出來說:為甚麼一定要這樣行? 佔中的時候,沒去過金鐘彷彿就是不公義,許多大學生說,校園內只有兩種態度:黃絲或者不問世事。明明覺得不對,大家都不敢揚聲,怕被批鬥、怕被孤立。今日的孩子,最怕就是post出來的東西沒人like,即是說,別人的認同才是重點,漸漸,大家都失去了走不一樣路、說不一樣話的勇氣。 走在牛津的大街,泛遊劍橋的康河,我看到不一樣的膚色、不一樣的人種、不一樣的語言、不一樣的裝束,還有看不見是不同的腦袋、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態度、不同的選擇,於是孕育出牛頓、培根、王爾德、霍金……這樣的偉人。 魯迅的《故鄉》有句話很適合今日香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阻止下一代沉淪,看來要由重拾「說不」的勇氣開始。 原載︰頭條日報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170413/558278/ 原圖︰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