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加強語文能力 廣泛閱讀

2017.02.13 08:50 時事 丁煌

中醫「藏象學說」將人體分為五個系統,以「心系統」為重。「教育」為一國家或地區的「心系統」,對政治、社會、經濟、科技以及文化承傳等各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認為「教育」為立國治國的三大要素之一。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在與教協成員見面後,表示若當選為特區首長將全面檢視教育政策。近日,香港社會正積極討論「加強中史教育,承傳中華文明」,香港城巿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梁美芬博士撰文認為「通識科應轉為選修科」。基於以下原因,本人表示支持。

倡通識轉為選修科

首先,教育服務於社會。愈來愈多香港僱主認為,香港的大學生能力與水準,不但遜於新加坡,更有低於內地之嫌。2009年,香港中學推行通識教育並列為核心科目,為升讀大學必修科。教育局有意加強通才教育,擴闊學生知識基礎。此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舉,忽略了整體的健康與發展。且說,僱主另一個重要的投訴是學生語文水準低下。事實上,加強語文能力,加強閱讀,便可一箭雙雕,全面提升教育質素。再說,考測閱讀理解能力的試題大可放在語文科考試中,毋須另開一科,加重學習壓力。

接著,師資是教學前提。要加強學生知識基礎只需真正搞好知識性科目教與學,事半而功倍,包括︰地理、科學或經濟等等。另起爐灶,意圖利用通識教育一科將多種不同範疇的知識「大雜燴」。試問學校是否擁有足夠的通才教師?答案顯而易見。沒有!若真像梁博士所說的,「容許龐大的空間讓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通識科老師向學生們灌輸偏頗的思想」,那將帶來更大更多的問題。

通才教師數目成疑

再有,學習旨提昇升能力。通識教育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為目標。思辨應建基於基礎能力與廣泛的知識之上。倘略知皮毛便大作文章,只能是「無病呻吟」,難有作為!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認為閱讀的重點在於「讀後將所讀內容融會貫通,消化成為屬於自己的精神糧食」。二次重提「加強語文能力,廣泛閱讀」才是出路。再說,不少科目亦可達到培養學生批判性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此外,教育促成政治穩定。明治維新時,福澤諭吉提出「教育必須要為國家的需要所服務」。有人說︰「不論古今,教育都被階級社會的統治者化成為維持統治的工具。」香港出現逆世現象。據說,2014 年佔中者中有不少中學生,他們聲稱是通識科老師鼓勵參與當體驗。眾所周知,通識課程中不乏政治議題,以中學生的學識與能力是否有能力加以深思熟慮?再說,「港獨」根本不是議題,並無討論空間。

最後,柏拉圖提出教育是「塑造合乎標準的靈魂」,教育是在任何有社會性的生物族群裏生存的必須精神儲備的過程。香港人最為擔心的是「被洗腦」並把將個人的意願高高掛起。細味人生,你不難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確存有能力差異,各有所長。經過教育過程去明白自已,去掌握駕駛人生的能力,把自己的能力發揮淋漓盡致。例如︰擅於管理者擔當管理之職,長於技能者發揮所長。當然,社會要理性地監督政府,上下一心,以賺取社會以及個人最大的利益。相信,這並不能通過通識教育而達到,但卻能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到答案。冀望香港教育在精英的帶領下,真正為孩子的未來,為香港未來著想。

教育事業是生命影響生命,生命感動生命。讓一切回歸原點,找回初心,搞好學生基礎能力。三提「加強語文能力,廣泛閱讀」。話說回來,我們不應寄予通識教育一科過高要求,支持梁美芬博士「通識科應轉為選修科」,解決問題而將對各方的影響減至最小。

圖︰文匯報

http://news.wenweipo.com/2014/10/19/IN1410190036.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