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美給盟友穿小鞋造就中國機遇

2025.11.07 13:22 博客 林暉

近日,加拿大總理卡尼政府公布上任以來首份財政預算案,內容不僅展現其「跨世代投資」的宏圖,更透露出一個關鍵訊號:加拿大正試圖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這項戰略轉向,折射出美國近年來對傳統盟友頻頻「穿小鞋」所引發的地緣經濟連鎖效應。而中國,正悄然成為這場全球貿易重組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長期以來以「盟主」姿態主導西方貿易秩序。然而,自上屆特朗普時代起,美國便屢次以「國家安全」或「公平貿易」為由,對包括加拿大在內的盟友加徵關稅。拜登政府雖稍作緩和,但並未徹底放棄「美國優先」思維。近期美方再度對加拿大鋼鋁、木材乃至電動車產業設限,令渥太華深感不安。這種「盟友亦可犧牲」的策略,正在侵蝕跨大西洋與北美同盟的信任基礎。

在這個背景下,加拿大新預算案提出未來五年投入逾1,400億加元推動基建、住房、國防與科技發展,並明確強調「提升經濟韌性」與「減少對單一貿易夥伴依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同步推出「購買加拿大貨」政策,並計劃透過稅務優惠吸引外資,目標是成為G7中公司稅率最低的國家。這些舉措無疑是在為「去美國化」鋪路——當美國市場不再穩定可靠,加拿大必須另尋出路。

而這條「出路」,自然指向另一個全球經濟引擎:中國。儘管加中關係近年受政治因素干擾,但經濟邏輯難以逆轉。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全球製造業與綠色科技供應鏈的核心。加拿大若想實現電動車、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領域的突破,繞開中國幾乎不可能。更何況,在能源、礦產、農產品等傳統領域,中國市場的需求仍具強大吸引力。

中國是難以替代的選擇

事實上,美國對盟友的「經濟脅迫」已非孤例。從對歐盟數碼稅的報復性關稅,到對日本、韓國半導體出口管制,再到逼迫盟國排除華為5G設備,美國屢屢將經濟工具武器化。此舉短期或能鞏固自身利益,卻長期削弱盟友信任,迫使各國重新評估「選邊站」的成本。加拿大此次財政轉向,正是這種戰略焦慮的具體體現。

對中國而言,這無疑是一大戰略機遇。一方面,中國可藉此深化與西方中等強國的經貿合作,打破美國主導的「去風險」圍堵;另一方面,透過「一帶一路」、RCEP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正積極構建多元化的國際合作網絡。加拿大若真有意降低對美依存,勢必需在亞太尋求更穩健的夥伴。而中國,無論在市場規模、產業鏈完整性還是投資能力上,都是難以替代的選擇。

當然,中加合作仍面臨政治障礙。加拿大國內對華立場分歧明顯,且受美國影響深遠。然而,經濟現實往往比意識形態更具說服力。當美國持續以關稅、制裁與排擠手段對待盟友,其「可信夥伴」形象便日益黯淡。與此同時,中國若能以開放市場、穩定供應鏈與互利合作回應,將更容易贏得如加拿大這類國家的青睞。

原圖:G7 FB圖片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