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9.3閱兵震撼全球,最難以接受當推由盎格魯-撒克遜人主導的西方世界。當中的死硬份子更流露出複雜的心態,震驚之餘也浮現出傲慢的不屑。因為美英西方幾百年來所建立的政經和軍事優勢在全球角落正逐漸消逝。這個情況他們是心中有數,卻難以放下身段。眼看中國成為全球發展中國家的領袖地位日漸鞏固,基於嫉妒的心態,遂以狹窄和帶偏見的眼光來評價這次中國的閱兵。
總部設於英國倫敦的《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9月4號社評下了這個大標題:中國的世界新秩序(China's new world order),而副標題則是:全球治理需要改革但並不是由北京主導(Global governance needs reform but Beijing is not the one to lead it)。該社評指出,中國借著舉行盛大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和大規模的閱兵來紀念80年前打敗日本侵略者,用以向世界展示自己不容誤解和不容忽略的實力增長 (demonstrations of China's growing power) ,以及重塑世界秩序的野心 (its ambition to remake the global order)。但隨即下結論說中國雖有這種野心,但還未有資格做世界領䄂來推動這個世界秩序的改變。
面對西方的國際影響力不斷下滑的現實,《金融時報》這篇社評正正顯示美英社會中,部份死硬份子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軍力迅速提昇的焦慮和無力感,但卻心有不甘的複雜心態。
這些死硬份子的酸溜溜心情是不難理解。首先,由盎格魯-撒克遜人先後建立的大英帝國和美國霸權政體一直標榜自己是「自由世界」的領䄂,面對中國和全球南方國家(發展中國家) 的不斷壯大,他們經常強調要聯合西方盟友維護他們所建立的「有規則的國際秩序」。《金融時報》將美西方影響力衰退歸咎於現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易變和獨裁管治,認為只要美國將來撥亂反正,國際影響力將會重現(The collapse of American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that has begun under Trump may yet be reversed) 。
該社評認為即使美國一時未能做回這個領導角色,目前持續表現失準的歐盟應該要在將來做好準備於國際事務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文章強調世界確實需要一個新秩序,但並不是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制訂的那種。(If it is not, other nations and blocs-particularly the EU, which consistently punches below its weight-should prepare to play a greater role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 world does need a new global order, but not one designed by Xi Jinping.)
事實上中國官方從來沒有表示過要做世界領䄂,但就多番強調,國際形勢變亂交織,聯合國權威和國際規則受到衝擊,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與強權霸淩的行徑嚴重破壞全球的政經環境,對和平構成威脅。最新例好當然是美國特朗普政府接連發動全球貿易戰和關稅戰,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嚴重損害國際貿易規則。這又是甚麼「有規則的國際秩序」?!歷史的教訓替中國和全球南方國家(Global South, 即發展中國家) 翻案,提醒他們甚麼新的國際秩序才是他們真正需要。若新秩序是由表面喊自由平等,實則以強權霸凌手段欺壓弱國,滿腦子仍懷有19世紀西方殖民優越思想的國家所制訂的話,對不起,中國和全球南方國家肯定不會接受。
所以,中國一直希望成為全球合作的推動者,以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原則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發展理念,以各國命運相互依存的大前題開展國際合作。為凝聚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中國先後推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以及新近推出的全球治理倡議等計劃。這些計劃都是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尊重各國主權、遵守國際法治、履行多邊主義等為準則,借此推動國際政經秩序朝著更加民主、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推行這些計劃具體表現於2001 年組成的「上海合作組織」、2010年成立的「金磚國組織」和2015年推出的橫跨歐、亞、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帶一路」經濟合作計劃。
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是謙卑內斂,但過去10多年的國際形勢不斷變壞,保護主義高漲,加上美國打壓的力度不斷升級,令中國不得不在增強自己實力之餘,加快團結全球南方國家構建一個更和平和公正的國際秩序。而經過應對美國多年的不合理打壓,包括特朗普政府今次的霸淩關稅戰在內,中國已積聚足夠的實力和策略,可以公開向美國說"不"! 全球所有國家沒有一個有相等於中國的實力和勇氣去堅定對抗美國。這是變壞的國際形勢驅使中國要承擔更重大的國際責任,以平等、尊重和互惠作為信念,與所有合作夥伴國共同構建一個更公平合理、多極化和遵守國際法的新國際秩序,絕非如《金融時報》所說習近平主席是想構建另一個以強國和強人來任意制訂勢力範圍的國際秩序 (Xi's support of a more "multi-polar" international order means in essence a world in which strong nations and their strongmen can carve out sphere of influences where they can largely do as they wish" 。 文章有這個想法反映作者還停留在19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中國、亞洲和非洲等地展開利益掠奪和瓜分勢力範圍(Scramble for concessions)的思維。中國曾是受害國,《論語》亦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人當會銘記祖宗的訓戒。加上,若中國以居高臨下之姿態開展外交,「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組織」和「一帶一路」等計劃就不會在短短10多20年間發展蓬勃,很多全球南方國家正排隊加入。
《金融時報》社評寄望有實力的歐盟在未來的國際事務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但觀乎歐盟最後與美國談判之後,「硬吞」美國的15%關稅,大手購買美國能源和軍事裝備、大舉投資美國、 免除所有對美國工業產品的關稅來避開美國原定向他們徵收的30%關稅。該協定破壞了世貿組織協定的原則,該原則要求平等對待交易夥伴,但顯然歐盟在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領導下已向美國的霸淩手段下跪,失卻歐洲的戰略自主。
另外,歐盟外長卡拉斯近日批評俄羅斯和中國在戰勝法西斯納粹過程的歷史功績是「新東西」,其實是她在世人面前暴露自己對歷史的無知。顯然她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知,只停留在由美國領導的盟國在法國諾曼第的大反攻,以及美國向日本投擲兩顆原子彈而已。任何有點歷史知識都知道中國和蘇聯(俄羅斯的前稱)兩國分別付出慘痛的軍民傷亡代價在亞洲和歐洲戰區拖著日軍和德國的大量兵力,令盟軍最終獲得勝利、蘇軍比美軍更早攻陷柏林、中國援緬遠征軍在艱苦條件下為盟軍打通滇緬公路,完成了戰略大反攻等重要里程碑。而卡拉斯簡單粗暴地稱呼中國、俄羅斯和朝鮮為「專制聯盟」,則暴露出她的冷戰思維殭化思想。歐盟不斷衰弱的政經實力和擁有如此低水平的領導層,它有足夠的能力、遠見和勇氣來擔當世界領䄂的角色嗎?!
社評最後還以酸葡萄的心態揶揄中國今次閱兵是中看不中用。它說中國軍隊長期缺乏作戰經驗,以及軍隊高級將領經常受政治整肅而下馬。其實這些批評是自打嘴吧。西方經常宣傳「中國威脅論」,抺黑中國有侵略性,危害世界和平,又批評中國官員貪腐問題嚴重。首先,近年不少中國軍隊高級將領下馬大多是因為貪污瀆職,中國政府大力掃貪卻被放大為政治整肅。
另外,多謝《金融時報》再次提醒世人中國是很久已沒有與別國開戰。我國自從1979年的中越邊境自衛戰之後,已再沒有動用武力解決問題。不同於美國的軍隊因為經常入侵他國而累積豐富的作戰經驗,中國軍隊的實戰經驗真的不如美國。但不要忘記,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復興,洗脫百多年前被西方殖民主義者欺侮的恥辱,以及完成國家統一的決心是銳不可擋。最清楚中國軍隊有沒有強大的作戰能力,各個國家的軍事專家看過今次9.3閱兵中國軍隊展示的高昂戰志、整齊軍容和先進軍備之後,心中已有數。戰爭中士氣最重要,在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韓戰)中,中國以微弱軍力力拒入侵中國國境的聯合國軍隊,令負責領軍的美國最後要和談,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更因此被總統杜魯門撤職。現時中美兩國的軍備相比如何,五角大樓最清楚,任何妄想冒險的政客最好緊記歷史的教訓!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