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此HKG報前前後後幾期文章,都是在尋找和釘緊一個答案:究竟數多酷遊戲這話題和STEM有否扯上關係?自從發現了 “Evolutionary Progress in STEAM(連Arts也扯了進去!)”一書中刊登了整個系列“The Natural Sudoku Lecture”(最少有六篇文章,見本欄前兩篇拙作) 。我認為數多酷的定性不需我操心。反之,坊間把STEM的活動偏面地推向某些產品的程式操作,是一種商業的綁架!我很不願意看到從事教育工作人士的迷惘而誤踩套路。
對於從事教育的歷史任務完成了的個體戶來說,弄清楚為什么會有STEM或STEAM衝出來的真實意義更為重要。無疑,隨著時代的進步,新學識、新工具、新手段,和新考量的出現,“科學”這個詞彙早已打破了傳統的識別,而發展為有系統、有分折的高級思維產物,所以政治有科學、經濟有科學,科學的領域大大地拓展了。
除了新領域的冒出外,每個舊的(或叫現存的)系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因此,一門系別在有限的進修時間規劃下就要隨時代去挑選重組它的必修科目。有的科目被淘汰,有的科目要新開設,這是自然不過的需要。因此,數理化生不同系不同改動亦在所難免。然而,STEM給我的印象比較特別:它的科目有STEM大跨越的拼揍!由於S異於T、T異於E、E又異於M,每一個科目都有它自己本科的基本開門課,現在加將起來,豈不使本來因新知識添多的沉積百上加斤?我未有機會接觸到推行STEM課程成功的好例子,若單從所需時間去完成課程去計算,倘不改變自學學風,就非要大幅提高學生的求知興趣不可!!
原圖:作者提供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