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當局無視國內國際強烈反對,一意孤行啟動核污水排海計劃,隨後辯稱非核「污」水,又要求中國和特區政府撤回針對日本的水產禁令,可謂一個國家演了一台戲。
必須要說的是,福島核事故後產生的「核廢水」,是與核原料棒直接接觸過的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元素,這與一般核電站運行用來冷卻發電的廢水完全不同,稱其為「核污水」是完全不冤枉的。然而,日本政府一直宣揚核污水無害,或稱核污水裡放射性元素氚的含量少,或引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日本水產廳的報告表示排放計劃符合安全標準。
有趣的是,日本政府和外交官的「核污水無害說」打的也是一手「科學牌」,看似公正合理,可只要稍加探究就能看出端倪。首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評估基於日本單方面委託開展,屬於技術援助和諮詢評估性質,不具有國際法效力。其次日本水產廳檢測魚類樣本只有2條,樣本之少令人咋舌。直到今天,我們還沒有看到第三方參與及檢測有關日本核污水的輻射數據,其對水域和人體的危害性依舊未知,故採取嚴格的禁令是十分必要的。
自日本8月24日開始排放核污水,特區政府密鑼緊鼓出台緊急政策、進行各種監測,包括檢測所有日本進口水產、於天文台網站每小時更新實時輻射水平。這種做法才是科學檢驗,旨在透過大量監測、記錄數據、進行對比累積正面證據,用實際行動和數據讓居民安心。我們相信任何「行得正企得穩」的行為都禁得住科學檢驗,若是兩、三年後特區政府發現日本進口食物和臨近水域輻射水平並未受到影響,屆時取消日本水產禁令也不遲,日方又何必焦急呢?
日本核污水排海影響後患無窮,香港難免被波及,引得人心惶惶。特區政府必須堅持監測日本核污水影響,動態調整監管措施,累積長期科學數據,切實防範、遏制核污水對香港市民健康、食品安全帶來的風險。
原圖:新華網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