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計劃今年春夏間起,將多達132萬噸稀釋後的福島核電廠核廢水排入大海,引起國際嘩然及反對。日本食品在香港一直很受歡迎,這次日本執意排放核廢水,自然引來社會對日本食品安全的疑慮。特區政府已就事件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提早作出應對,表明有需要時會收緊日本進口食物管制。為了市民安心,我們促請政府第一步需加強對所有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嚴格為市民把關。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在2011年「3‧11」大地震引發的洩漏事故,是繼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災難之後,最嚴重的核事故。負責營運的東京電力公司(東電)需用大量海水冷卻熔化的核反應堆,因而產生核污染廢水。東電多年來將這些污水放入儲存缸中,現時已達130多萬噸,因而需要排放。
日本政府明明有多項選項處理核廢水,例如將之放在境內湖泊,或待其自然衰變後再處理等。但偏偏他們只取用最容易、最低成本的做法,直接向太平洋排放,實屬不道德,亦不負責任。日本更企圖狡辯,稱核污水經「處理」後已經安全,不會造成生態災難。可是東電早前發表報告,指在福島第一核電廠港灣內捕獲的海水魚「許氏平鮋」,輻射元素「銫」含量超標180倍,可見安全之說完全是自打嘴巴。
海洋為全人類的公共資源,日本排核廢水不僅危及鄰近國家及太平洋島國,更會影響全地球。而香港與日本相近,港人又喜歡來自日本的食品及海產,受到影響可能就更直接。本港自2011年3月禁止來自福島縣的蔬果及奶類製品進口,至今仍未解禁;而福島及鄰近的千葉、群馬、茨城及栃木四縣,其生冷肉類及水產等食品,須有日本當局發出的輻射證明書才能進入本港。
面對日本政府不負責任的行為,特區政府須長期監測當地輻射水平,並加強檢驗日本進口食品,必要時更需果斷禁止福島及周邊縣區的海產甚至食品進口。食物安全乃民生大事,希望特區政府可以為市民嚴格把關。
原圖:TVB影片截圖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