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年起,筆者多了一個新的身分:陝西省政協委員!自從春節前前往西安首次參會以來,如何真正做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雙重積極作用」,成為這段時間反覆深思的問題。近日全國兩會召開,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探視港澳委員時再度特別強調要發揮好「雙重積極作用」,這對我的思考又多了一些啟發。
政治協商的本意,就在於善用個人的獨特所長對國家與地方的發展建言獻策。所謂「雙重積極作用」,就是既要對國家(或當地發展)發揮作用,也要對香港特區的持續發展發揮作用。當前正是國家開啟二十大新征程的關鍵時刻,也是香港「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香港在國家發展的藍圖前,既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要善用「一國兩制」的獨特積極作用,為國家及地方發展帶去獨特的見解與貢獻。
香港,有別於內地大多數城市的地方在於高度的國際化,還有與世界接軌的制度。兩種因素都讓香港更容易把握到國際上的機遇,也更容易用國際社會熟悉的語言來溝通。二十大的中國是要積極具體推進「中國夢」的關鍵五年,香港的政協委員,無論在國家或地方層面,都因為他們在各自的行業有所專擅,而且熟悉香港與國家事務,可以站在國家與香港謀求共營互利發展的高度來思考問題,這才稱得上發揮「雙重積極作用」。
來到具體操作的層面,優秀的政協委員應該要發揮三種關鍵能力。首先是「交朋友」的能力,在多元自由的香港社會,廣交朋友的重要性尤其重要。因為各界對同一事件各有觀點,若不加強溝通,很可能引發社會的不平穩,最終影響全局發展。善用溝通,求同存異,在理解當中建立共識,才可以為多元社會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公約數。香港社會的公約數對國家發展也十分關鍵,況且我們在溝通過程中,往往能發現更多新的想法。政協委員若做好溝通工作,將可以成為國家(或所服務的地方)與香港社會強有力的紐帶,代表所在地與香港社會建立緊密聯繫,並將這種「朋友圈」成為該地方進一步發展的助推力,也將香港當成當地面對國際的第一個舞台。
其次是「提意見」的能力。作為陝西政協的「新丁」,鄭翔玲召集人、潘志威委員等前輩常常提點的就是「多提意見」。因為「建言獻策、彙集民智」就是政協會議的關鍵作用,這也是政協常常可以聚集到各行各業「大咖」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透過他們在行業內的專長,為所在地發展相關行業提出重要參考。新一屆的陝西港區委員內有不少新人,不少都具有文化相關背景,這都與陝西作為文化大省的定位相互匹配。
其三是「說故事」的能力,港區政協委員作為內地與香港的重要連接點,應該要比其他民眾更熟悉內地情況,特別是內地政策方針與政治思想理論。這些國情基本知識在香港社會來說卻普遍缺失,這又是政協委員可以發揮的舞台。主動全面瞭解國家的建設與發展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與政策方針,特別是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主動透過媒體及其他社會渠道主動傳播,糾正一些香港民眾對內地的認知偏差,特別是青少年工作,因為他們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09430/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