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黎智英若移送內地審理 具象徵意義

2022.11.17 18:30 博客 林暉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違反香港國安法,案件排期於12月1日開審。高等法院法官上月中批准黎智英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代表辯護,律師司不服提上訴,結果日前被上訴庭駁回,引發社會嘩然。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上訴庭的判詞表示:「引入富有經驗的著名海外刑事及人權法專家加入本案完全符合公眾利益」。筆者不是法律方面的專家,也早有很多專業人士在法律方面拆解。我只是想說:事件反映回歸25年後,香港一些人仍然有著某種過時的「戀母情結」。

戀母情結學名叫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是由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指幼兒對異性父母的依戀、親近,甚至會發展成對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複合情緒。

在香港的一些行業,例如法律、教育、醫護等,過去多年都表現出一種「戀母情結」,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首先,香港1840年鴉片戰爭後被英國侵佔,被灌輸效忠英國的思想,相關行業的發展、從無到有,基本上都是在模仿、學習英國的過程中長大的。為什麼其他行業例如進出口、房地產、金融、零售就沒有表現出如此強的「戀母情結」呢?因為這些行業與原「宗主國」的關係沒有那麼緊密,甚至是要仰賴做祖國內地客戶的生意。而法律、教育、醫護這些行業,是殖民管治者最為看重的,因此多年來比「洗腦」最嚴重。

其次,香港在近代中國被割佔,以一個細小的經濟體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中生存,香港人在精神上缺乏歸屬感。遇到一些重大事件,自然會表現出尋求依賴。因此面對香港國安法,法官認為審訊「尤其艱澀、複雜」,希望「引入富有經驗的著名海外刑事及人權法專家加入」,就是在尋求依賴。而這個專家,自然就是來自英國的。

「戀母情結」不合時宜

當然,這種「戀母情結」不合時宜。無論回歸前還是回歸後,香港都只有一個母親,那就是中國。但話雖然這樣說,但在回歸前的一百多年里,你說香港的法官、老師、醫生,當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他們是會想到向英國求助還是中國?答案絕對是前者。香港搞不掂的官司,都要找英國樞密院。要改變這種回歸後的不合理情況,需要做一些事。

第一、需要案例。普通法是重視判例的,香港的普通法系統源自英國是不爭事實,法官們過往也習慣了遇到困難找英國。因此有人建議按照香港國安法規定,將黎智英案移交內地審判。我認為這建議值得考慮。其意義不單在本案本身,而是藉此讓香港司法系統建立一種「搞不掂就找祖國」的系統。

第二、文化融合。加快香港與內地在文化體育運動方面的交流、融合,對於促進社會人心回歸意義重大。體育盛事更是最好的切入點。對此,我多年前就建言,應該讓香港的足球隊、籃球隊與內地各省市的球隊一樣,參與國家的聯賽,也應該聯合舉辦一些體育盛會。國務院去年同意廣東、香港和澳門承辦2025年第15屆全國運動會是一個好開始,對此香港應該主動作為。我相信,香港商界贊助體育界促成一支球隊,申請加入國家的足球、籃球聯賽,國家足協、籃協應該不會拒絕吧。

原圖:星島日報、大公文匯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1949265
https://www.tkww.hk/a/202211/13/AP637034b5e4b0a46902c0820d.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