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香港留意!
中美關係虛與實的兩個關鍵詞

2021.10.25 23:00 博客 吳志隆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種關係,但也是最難懂的關係!自拜登上任以來,可見美方正在探索中美關係的新方向。蓋因中美貿易戰勢均力敵,國家的國際影響力也穩步上揚,讓美國不得不重新布局,無論是香港、台灣、新疆或西藏、商貿制裁、太空科技等等問題,議題輪番拋出但卻又不了了之。拜登及官員的發言也虛實難辨,可見美國的對華政策正在改變,但卻似仍未找到清晰可行的方向。

美國國務院日前又拋出一份所謂《人權報告》,內容卻是老調重彈,再度批評香港在國安法後的人權與自由「繼續被侵蝕」,並無理要求中方釋放被捕的反中亂港分子,但因為內容確實沒有新意,就連媒體也興趣缺缺,令這個消息少有曝光。華語媒體中,只有內地多個官媒因應外交部的回應發表評論文章,批評美方用一貫的雙重標準來看待涉華事務,並特別指出在日前閉幕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8屆會議上,多國代表紛紛批評美國拿「人權牌」來對他國內部事務說三道四。

兩套標準 寬己嚴人

其實若要抨擊人權,美國政府與官僚系統最應該集體請辭向民眾致歉,消極抗疫及種族歧視的惡劣傳統,讓數十萬民眾無辜死於疫情。又有多少無辜的有色人種未能在美國社會得到平等待遇,更不用說動輒武裝干預他國,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戰爭罪行。當然,「美式民主」永遠有兩套標準,一套寬容自己,一套嚴格要求別人。

做為高度國際化的東方之珠,又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難免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當中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那對於香港社會本身,該採取怎樣的態勢?是個有趣的問題。筆者認為有兩個關鍵詞可以參考:一是「理解」中美格局,二是「站穩」一國原則。

理解,先從歷史背景了解兩國的外交作風與過往互動的實例,然後也要有秩序地掌握兩國的發展步伐。因為歷史不是一個定格的故事,昨天的故事對今天只有參考價值但是否仍有實用價值,全看發展步伐如何。試想中美建交時(1979年)的實力懸殊,今天(2021年)兩國雖在綜合國力上仍有距離,但美方已失去壓倒性的絕對優勢,這就已經改變了兩國的態勢。

拜登做為一個曾任副總統的政壇老手,斷不會對中國事務全無個人認識,但觀察他最近幾次談及對華事務的發言,都讓人丈二摸不著頭腦:比如今年初(除夕習拜對話),拜登說,他不會公然反對習近平在香港、新疆與台灣所做的事情,但拜登的說法與較早前白宮「關切」的說法又不盡相同,同樣的「彈出彈入」還有最近談到台灣時,拜登表明「美國(關於防衛台灣)有所承諾」,揚言若北京對台動武,美國必定介入,白宮為此又急急澄清,重申美方在台海方面沒有任何政策性的改變。

民主幌子 難言可靠

到底是與白宮「唱雙簧」來試探中國的底線,還是目睹中國近年的快速變化,感到中美兩國的格局已全然不一樣,對中國感到一些壓力,筆者無法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存在不信任且不舒服,但卻又沒辦法壓制,但同時也沒法找到可以讓雙方舒服相處的新模式:衝突、合作、競爭,三者之間的選擇滿是政治的算計。

這種國際政治搏奕的大格局對於香港,實在沒必要去衝浪,特別是香港做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從政治立場上根本不存在選擇餘地,而從現實意義考量上,香港與國家一脈相連,難道不比打著「民主」幌子的江湖郎中更可靠?香港在中美政治風雲的虛與實之間,筆者以為只要掌握好「理解」、「站穩」這兩個關鍵詞便立於不敗之地,就算美國再有更多手段,也先有國家為之化解。這樣便可專注發展經濟,最有利!

原圖:envato elements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