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仍然支持建制的長輩,也許都是「放認關爭」年代的年輕人。那時的「國粹派」與今日的「舍堂」文化(Hall)並不一樣,至少不會「私了」不同意見的人還要沾沾自喜。但那個年代的年輕人卻學懂了紅歌:《洪湖水浪打浪》和《我的祖國》,即使在內地「文革」前後,更進步的學生都會自覺參與或同情了一連串社會運動,例如:安置元洲仔及油麻地艇戶事件、中文合法化、保衛釣魚台、反貪污捉葛柏……學生都不會戀殖更不會認賊作父。
「放認關爭」這四個字,意思就是:放眼世界、認識祖國、關心社會,以及爭取權益。都是雋永的人生目標,與後來的大學生不問政治、缺乏深度的「四仔文化」大相逕庭。
自七十年代末,「四仔文化」就是在大學畢業之後要盡快取得四個「仔」,分別是:屋仔、車仔、老婆仔(一說老公仔)及BB仔(一說狗仔)。聞說英國定下了7月19為BNO投奔怒海的死線,之後要有簽證先可以去英國。明白到自己的生活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不應批評任何人因任何理由而移居外地,既然有人遠走他方,外地又容許他們移民,那就等同我們這輩人欣然決定繼續在大灣區居住及發展。用BNO去移居英國及歐美等地一樣,兩者都是自己的選擇,社會不需要鼓勵或阻撓,就是各取所需。反正香港人口稠密,移民也是一個好方法去降低各類人口,是去蕪存菁抑或自然的人口流動,都沒有問題。
重點是一旦移民逃之夭夭,就不能吃上「兩家茶禮」!即使是專業人士,既然選擇離開,政府自然要訓練第二梯隊取代。人生逆旅中,任何人都可以被取代,我們都應該尊重任何人自己的決定。
二戰後的香港是借來的土地,從內地逃出的人,只把香港視為移民的跳板。歷史從來吊詭,對當代的歷史及國家的發展越摸不透的人越想逃走。所以,不必將願意留港發展的人污名化,反正過去一個甲子,移民潮從不間斷,香港仍然屹立不倒。當後浪不斷湧至,努力生活、努力學習、努力發展,才是生存之道!政治掛帥而立場先行、但又胡作非為的所謂香港人,你們請便!人離鄉賤還是需要學習的一個過程!
這代人不會相信外國勢力所主導的虛擬世界,我們相信實在的生活而「放認關爭」就是真理,只要這一輩人不盲從,又努力學習,民族的崛起指日可待!
原圖:envato elements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